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登录旧版】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心理“战疫”|善待自己 远离焦虑

文章来源:心理学院 发布于:2020-03-08  浏览:140

     这些天,大家讨论的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当我们打开手机或者电视,看到的就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您是否手机不离身?是否时刻关注疫区情况?是否看到发国难财的谩骂?是否看到因为无知抛宠物的愤恨?是否看到辛苦的医务工作者和无助的病患难受?是否看到无数新闻已经分不清真真假假?是否觉得自己也有生病的状况……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您可能已经进入了应激状态,出现了焦虑情绪。

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反映。焦虑可以分为现实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而且这种情绪反应是与现实威胁的事实相适应的,是一个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特点是焦虑的强度与现实的威胁的程度相一致,并随现实威胁的消失而消失,因而具有适应性意义。它有利于个体动员身体的潜能和资源来应对现实的威胁,逐渐达到应对挑战所需要的控制感及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直到这种现实的威胁得到控制或消除。因此,现实性焦虑是人类适应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情绪反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和应对环境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病理性焦虑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常常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

       

   

焦虑对大脑有什么影响?

大脑的好几个部位都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关键因素。利用脑成像技术和神经化学技术,科学家们发现,杏仁体与海马体在大多数焦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杏仁体是位于大脑深处的杏仁状结构,它被认为是大脑中处理传入感觉信号和解读这些信号的部位之间的通讯枢纽。它能警示大脑其余部位,告知有威胁出现,并引发恐惧或焦虑反应。存储在杏仁体中央的情感记忆可能会引起焦虑,比如对狗、蜘蛛或飞行的恐惧。

     海马体则是大脑中将威胁编码为记忆的部位。研究表明,在一些幼年时被虐待的或者参加过战争的人身上,海马体要更小一些。研究希望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海马体体积变小,以及在往事回忆中、在外显记忆的缺陷上、在创伤性事件中的记忆碎片中,海马体起到的作用,而这些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很常见的现象。

                                                 

     研究已证实,病理性焦虑及长期应激可导致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的结构退化及功能受损,从而升高其他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如抑郁及痴呆)。

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都是源自于对事件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结果自然是确定的,我们便不会担忧潜在的危险。而对于那些不太确定的事情,我们会在脑海不停地猜想可能发生的后果,从而感到焦虑、不安,难以专心做好眼前的事。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在严密监控期,发病还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尚无特异性治疗。因此,大家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 

如何应对焦虑?


     焦虑是我们世界的一部分,正如压力、悲伤和快乐一样,但是理解焦虑的关键在于,如何应对焦虑,以及如何防止焦虑变成不健康的情绪。当我们感觉焦虑来袭时,可以采用很多技巧和方法,帮助我们从焦虑的状态中得到缓和或者化解焦虑。

我们可以寻求一些放松技巧,例如听音乐,做冥想练习,增强体育锻炼,或探索自己的方法,并且确保自己有积极的习惯和做法,以便在有压力或焦虑时能使用,这也能确保那些坏习惯不会扎根。

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助于清理我们的头脑和摆脱各种想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焦虑的模式和焦虑的潜在原因。如果我们能描绘出清晰的画面,那就能很容易找到积极应对这些场景的方法。

我们要学会应对焦虑,不要试图抑制焦虑。焦虑是一种自然的人类反应。适当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必要的情绪,可以保护我们。关键是要识别“不必要的焦虑”。不必要的焦虑可以通过预防性措施(即运动和冥想)和挑战焦虑引发想法的真实性来控制。我们的目的是学会应对焦虑和减轻焦虑,并形成处理机制,让我们的头脑远离那些让我们焦虑的事物,继续我们的生活。

我们应该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不信谣,不传谣,客观地看待疫情防控,客观看待死亡率,科学关注公众信息,不听小道消息,科学学习防治方法,科学排查,戴好口罩,做好隔离,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

我们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现在,各地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热线,如果我们自己处理焦虑情绪有困难的话,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焦虑的情绪或许会得到缓解。

总之,焦虑本身是人类的自然反应,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将焦虑完全消除,而是使其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一个健康的、可控的部分。即便没有患焦虑症,我们也可能要面对它,以我们所知的最好方式来应对它。在当前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减缓自己的焦虑。

作者简介:刘显翠,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心理健康、文化认知神经科学。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