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登录旧版】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心理战“疫”|应激情境下的安全感缺失与内在寻求

文章来源:心理学院 发布于:2020-02-16  浏览:202

     近日来,受疫情的影响,人们春节生活一改常态。网络似乎是排解内心的一剂良药,但无疑,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似乎又在不断加剧人们内心的焦虑。疫情及其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各种反思,有对疫情本身的,有对社会心理的,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有法律的,道德的,伦理的,宗教的或者哲学的……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在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心理重建。在疫情及其连锁的社会反应面前,我们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重建?

     疫情以及连锁社会反应,直接改变的是人们的安全感。安全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确定的、可预测的、可控的心理物理的环境之中。重大的生活事件,往往可以改变人们的安全感。

     很显然,这次疫情社会反应的快速升级,大大冲击了人们对环境的把控:正常的学习、生活模式被完全打破(环境确定性的降低);平时可以“把控”的许多事情,逐渐变得不确定甚至不可控;如何有效地解决每个人的困境,网上说法不一,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哪里?一定程度上,对未来的可预测性也不断被降低。这些不确定性随着谣言的传播更加雪上加霜。网上也有许多积极的建议,诸如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积极应对之类,可是,从哪里开始呢?

     我们需要重建我们自己的安全感,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不能重建自己的内在安全感,如果不能内在地找寻自己,我们又怎么可能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呢?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的需求往往通过外在的支持而获得,以至于,我们似乎以为,通过外在的支持系统,我们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一切:金钱、权力、名誉、地位、身份,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着这一切,通过这些来填补空虚的内心,而唯独缺乏对内在精神自我的关注。

     在人类需要层次的金字塔中,低层次的需要,通过这些完全可以解决。但高层次的需要,则需要通过内在寻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这些外在的资源也能较好地解决问题,而一旦遇到重大灾难,我们却无所适从。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通过百度似乎搜不到答案。通过朋友圈、抖音等工具,似乎也无济于事。这个时候,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我们自身的判断力;我们对生活和灾难的思考;以及那些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宽容、爱、感激等积极的心理力量,似乎焕发出生机——可是,这些潜藏在内心的资源是否开发得出来,对于不习惯内在求诸于己的我们,尚未可知。

     就算侥幸逃过一劫,当下次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会长点记性?虽然我们经历了非典,但每个人是否都得到了成长?不见得。《西游记》里面说道,所有的劫难,都是成长的契机——但成长的前提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反思劫难。对我们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借此机会,我们检视平日里支持我们安全感的内外因素,去除被当前打碎的部分,然后去重建更加强大的安全感基础。而对这些因素的探求,其实就在我们的内心。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存在的价值,除了金钱、权力、名誉,还有哪些对我们很重要?甚至这些价值可以足以对抗灾难和死亡。

     过去的生活,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们是否还会有相同的选择?通过相应的方式,借助相应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比如,了解当生活不按自己的计划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心理;当面对有关疫情信息时,我们保持理性,不从众;甚至可以去了解内观疗法和正念,提高自己的心理力量,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文由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舒跃育老师提供)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