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登录旧版】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刘晓婷副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发文:青少年睡眠质量与攻击行为的双向关系 —— 自我控制的个体内中介效应

文章来源:心理学院 发布于:2025-09-10  浏览:10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与其睡眠质量、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密切关联。已有研究证实,睡眠不足或质量欠佳会削弱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发情绪不稳定与冲动行为增多,进而诱发攻击性行为;与此同时,攻击性行为本身也会加剧心理应激反应,干扰正常睡眠,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上述关系更显复杂。一方面,中国青少年普遍面临较大学业压力,且上学时间较早,导致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集体主义文化倡导群体和谐与个人自我控制,攻击性行为不仅会被视作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的表现,还可能被认为是对文化规范的违背。由此可见,关注青少年睡眠质量与自我控制能力,对预防攻击性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睡眠习惯、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可有效减少攻击性行为发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刘晓婷副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心理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发表题为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Within-person mediated effect of self-control” 的学术论文。该研究聚焦中国青少年群体,旨在探究睡眠质量与攻击性行为间的双向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潜在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纵向追踪设计,对 4 所中学的 1240 名七年级学生开展了 4 次追踪调查,每次调查间隔 6 个月,整体研究周期约为 2 年。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Random Intercept Cross-Lagged Panel Model, RI-CLPM)分析结果显示:在个体间与个体内层面,睡眠质量与攻击性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双向预测关系;自我控制在 “睡眠质量影响攻击性行为”的路径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但该中介效应在反向路径中未达到显著水平(见图 1)。这些研究发现进一步强调,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对预防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1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


本研究的发现为深入理解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研究结果强调了睡眠质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丰富了攻击性行为的理论模型。此外,这些研究成果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得到教育部青年项目基金(24XJC190005和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23YB064的支持。

论文信息:Liu, X., Zhang, Y., Zhang, X., & Wu, S. (2025).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Within-person mediated effect of self-control.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https://doi.org/10.1007/s10964-025-02194-9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