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登录旧版】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刘晓婷博士在top期刊发表系列研究成果揭示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动态关系

文章来源:心理学院 发布于:2024-12-10  浏览:10

 

        牺牲睡眠来学习是许多中国孩子成长中的现状,睡不够、睡不好、睡不着三大问题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了睡眠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但是还未有研究专门探讨睡眠问题在青少年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以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纵向关系,另外在个人特质和时变状态层面上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近期,西北师范大学刘晓婷博士收集了跨越两个学年四个波段的纵向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

        为探讨青少年早期睡眠问题的变化趋势,对睡眠问题分别进行两次建模,选择对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作为最后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性别这一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考察睡眠问题的发展轨迹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最后,分别加入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考察不同情绪对青少年早期各测量时间点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青少年早期睡眠问题呈曲线递增趋势,递增速度逐渐减缓,在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上均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在睡眠问题的起始水平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且正性情绪可以减缓特定时间点上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发生,而负性情绪增强特定时间点上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发生。

        为探讨青少年早期睡眠问题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共同发展,使用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the parallel latent growth models)从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两方面考察青少年期间睡眠问题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困难(包括内化症状和外化症状)之间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睡眠问题的截距与内化和外化症状的截距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截距相关性表明,较高的初始睡眠问题水平与较高的基线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此外,睡眠问题的斜率与青少年内化和外化症状的斜率呈正相关,表明睡眠问题的快速增加与青少年内化和外化症状的快速增加相对应。

        为评估情绪失调在睡眠问题和外化症状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Cross-Lagged Panel Model; CLPM)进行全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前期严重的睡眠问题(T1T2T3)与青春期后期(T2T3T4)较高水平的外化症状密切相关,而前期的外化症状并不能显著预测后期青少年的睡眠问题。此外,情绪失调在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外化症状之间起着显著的纵向中介作用,因此,更严重的睡眠问题导致更多的情绪失调,而情绪失调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外化症状,这些研究结果对家庭和中学阶段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系列论文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上发表。该系列研究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4XJC90005)和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23YB064)的支持

论文信息:

Liu, X. (2024). Emotion dysregulatio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problems and externalizing symptoms in early adolescents: A four-wave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63,221229. https://doi.org/ 10.1016/j.jad.2024.07.058

Liu, X. (2024). Trajectories of sleep problems and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mental health difficultie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358, 117203. https://doi.org/ 10.1016/j.socscimed.2024.117203

刘晓婷, 张宁. (2024). 青少年早期睡眠问题的发展:性别差异及正性负性情绪的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40(4), 551–562.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