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登录旧版】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马小凤教授课题组在《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发文揭示反馈指导和奖励预期对提取练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文章来源:心理学院 发布于:2025-09-10  浏览:10

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围绕 “何时学习”“采用何种学习策略与资源” 等多方面做出决策,以实现学习目标。这些关于学习行为的决策,直接影响他们后续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当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大量记忆需求时,学生必须正确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实现知识的长期记忆与留存。提取练习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用策略,其记忆保持效果优于重复学习与精细编码。然而,由于感知努力成本高或对其理解偏差,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仍较少使用该策略。反馈指导是干预策略选择的常用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错误的元认知信念,促进行为改变。然而,仅聚焦认知视角的干预可能导致 “知” 与 “行” 的脱节 —— 学生虽感知到策略有效性,却难以付诸实践。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动机和情感在策略选择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可以综合考虑元认知与动机因素设计出有效的策略干预方案促进学习者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

近期,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马小凤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The Influence of Feedback Guidance and Reward Expectation on the Choice of Retrieval Practice Strategy的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双过程模型”,在认知干预的基础上,整合动机与情感过程对学习的有效调节作用,揭示了反馈指导和奖励预期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对策略选择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策略应用、反馈前及反馈后策略选择三阶段。采用180对线索-目标词对为记忆材料。被试首先依次运用三种策略(重学、造句、测试)各学习20对词并进行策略评分,随后完成60对新词对的策略选择。之后依据前一天策略应用阶段的回忆成绩接受反馈指导,并再次进行策略评分及60对新词对的策略选择。在实验 1 中为半数参与者增设奖励预期,旨在探究两种干预相结合是否会对即时条件下学生的策略选择产生叠加效应;实验 2 则考察这种组合干预在延迟条件下(1天后)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即时干预条件下,反馈指导和奖励预期均能独立影响学生的策略选择;而在延迟干预条件下,两种方法的结合显著改善了学生对提取练习策略的使用,产生叠加效益并体现出长期效果。其中,反馈指导可纠正学生的元认知信念,奖励预期能激发学生动机以增加提取练习策略的选择,二者结合构成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干预方式。


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元认知知识是策略选择的基础认知依据。奖励预期的作用则在于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有效策略的任务价值。任务有效性与价值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成功预期,促使他们实现 “知行合一”本研究揭示了元认知知识与外部激励产生的联合作用,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积极学习行为的发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思考如何利用奖励调节外部动机,同时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通过结构化的奖励机制,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采用高效学习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马小凤教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第二作者为课题组在读硕士生陈霖,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282)的支持。


论文信息

Ma, X., & Chen, L. (2025). The Influence of Feedback Guidance and Reward Expectation on the Choice of Retrieval Practice Strateg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37(3), 1-32.https://doi.org/10.1007/s10648-025-10069-5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