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心理学院 发布于:2025-09-10 浏览:10
睡眠对于记忆巩固的作用机制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尤其涉及不同学习方式下记忆痕迹的稳定性与转化过程。提取练习作为一种高效的记忆策略,就是以提取驱动学习,认为提取也是一个编码事件的例子。具体而言,提取练习是指在一个等值的时间里,对某学习材料进行一次或多次的记忆提取比重复学习的编码方式能减缓甚至恢复时间依赖性的遗忘,更能促进长时记忆保持。值得注意的是,提取练习虽能有效强化记忆,却也可能导致记忆表征处于脆弱状态,是否需要依赖离线阶段尤其是睡眠进行再加工与固化,以及该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尚未明确。
近期,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马小凤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npj Science of Learning》上发表题为“Offline consolidation mechanisms of the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an analysis basedon EEG signal characteristic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睡眠过程中纺锤波、纺锤波与慢波耦合在无反馈提取记忆巩固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采用为期四天的组内实验设计,将48名健康成人随机分为午睡组与清醒组。所有被试需完成三类词对学习任务(包括重学、有反馈提取和无反馈提取,每天完成一种任务),随后午睡组接受多导睡眠脑电监测。两组被试均在初始学习90分钟后进行即时测试,并在24小时后完成延迟测试,以系统考察不同学习条件与休息方式对记忆保持的影响。
行为结果表明,仅在无反馈提取条件下,午睡组24小时后的记忆衰退率显著低于清醒组,说明睡眠对该类记忆具有稳定作用。脑电分析进一步揭示,无反馈项目的记忆巩固效果与睡眠中快速纺锤波密度及其与慢振荡的跨频耦合强度(ndPAC)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该类神经振荡可能通过促进海马-新皮层对话,支持脆弱记忆痕迹的离线重组和强化。
该研究首次从神经振荡层面揭示睡眠对无反馈提取记忆的巩固机制,探讨了大脑在“离线”状态下对提取练习的加工过程,可以为提取练习在“在线巩固——离线巩固(睡眠)”两种模式下的机制探讨提供更完整的视角。
马小凤教授课题组硕士毕业生张晶为本文第一作者,西北师范大学2015级本科毕业生、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徐家华博士和马小凤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Zhang, J., Huo, X., Lv, H.,Xu,J., & Ma, X.(2025). Offline consolidation mechanisms of the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an analysis based on EEG signal characteristics. npj Sci. Learn. 10, 63. https://doi.org/10.1038/s41539-025-00349-8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73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