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登录旧版】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10

    2025-09

    马小凤教授课题组在《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发文揭示反馈指导和奖励预期对提取练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围绕 “何时学习”“采用何种学习策略与资源” 等多方面做出决策,以实现学习目标。这些关于学习行为的决策,直接影响他们后续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当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大量记忆需求时,学生必须正确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实现知识的长期记忆与留存。提取练习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用策略,其记忆保持效果优于重复学习与精细编码。然而,由于感知努力成本高或对其理解偏差,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仍较少使用该策略。反馈指导是干预策略选择的常用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错误的元认知信念,促进行为改变。然而,仅聚焦认知视角的干预可能导致 “知” 与 “行” 的脱节 —— 学生虽感知到策略有效性,却难以付诸实践。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动机和情感在策略选择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可以综合考虑元认知与动机因素设计出有效的策略干预方案促进学习者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近期,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马小凤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The Influence of Feedback Guidance and Reward Expec

    10

    2025-09

    马小凤教授课题组在《npj Science of Learning》发文揭示睡眠巩固提取练习效应的神经机制

    睡眠对于记忆巩固的作用机制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尤其涉及不同学习方式下记忆痕迹的稳定性与转化过程。提取练习作为一种高效的记忆策略,就是以提取驱动学习,认为提取也是一个编码事件的例子。具体而言,提取练习是指在一个等值的时间里,对某学习材料进行一次或多次的记忆提取比重复学习的编码方式能减缓甚至恢复时间依赖性的遗忘,更能促进长时记忆保持。值得注意的是,提取练习虽能有效强化记忆,却也可能导致记忆表征处于脆弱状态,是否需要依赖离线阶段尤其是睡眠进行再加工与固化,以及该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尚未明确。近期,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马小凤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npj Science of Learning》上发表题为“Offline consolidation mechanisms of the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an analysis basedon EEG signal characteristic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睡眠过程中纺锤波、纺锤波与慢波耦合在无反馈提取记忆巩固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采用为期四天的组内实验设计,将48名健康成人随机分为午睡组与清

    10

    2025-09

    姜艳斐副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发文揭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关键干预靶点与不同教育阶段的差异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是指青少年在无自杀意图下反复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呈现早发趋势。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特质、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社会经历均可能增加青少年发生NSSI的风险。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一维度的影响因素,缺乏对多维度因素相互作用机制的系统探讨。此外,不同教育阶段青少年在心理发展、应对资源以及社会压力方面存在差异,但相关比较研究仍较为有限。近日,西北师范大学姜艳斐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上发表题为“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Network Analysis of Identified Core Intervention Target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Educational Stages”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jad.2025.120164)。该研究基于2024年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数据,对来自西北五省(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

    10

    2025-09

    刘晓婷副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发文:青少年睡眠质量与攻击行为的双向关系 —— 自我控制的个体内中介效应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与其睡眠质量、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密切关联。已有研究证实,睡眠不足或质量欠佳会削弱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发情绪不稳定与冲动行为增多,进而诱发攻击性行为;与此同时,攻击性行为本身也会加剧心理应激反应,干扰正常睡眠,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上述关系更显复杂。一方面,中国青少年普遍面临较大学业压力,且上学时间较早,导致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集体主义文化倡导群体和谐与个人自我控制,攻击性行为不仅会被视作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的表现,还可能被认为是对文化规范的违背。由此可见,关注青少年睡眠质量与自我控制能力,对预防攻击性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睡眠习惯、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可有效减少攻击性行为发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近日,西北师范大学刘晓婷副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心理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发表题为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Within-person media

    05

    2025-09

    心理学院召开教工大会安排部署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8月31日下午,心理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学习学校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暑期工作,系统部署新学期任务。会议由党委书记杨杰主持,院长丁小斌作总结讲话,学院各分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学校2025年下半年工作安排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第二阶段,学院分管领导康廷虎、马小凤、李世峰、蒋玲分别就本科教学、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作出具体安排。丁小斌院长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回顾了暑期工作成效。暑假期间,学院顺利完成2024级、2025级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共120人的11门课程教学任务,扎实推进暑假小学期教学工作,持续优化师范专业认证准备工作;科研方面,学院承担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取得关键进展,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工作高效推进,截至8月25日,任务完成量在全国32个站点中排名第一,项目总部面向全国推广西北师大工作经验;学院还成功承办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九届大会暨2025学术会议,吸引超2000人参会,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组织教师申报202

党建工作 / Academic Trends
更多
学生发展 / Student Development
更多

版权所有: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陆】